为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高质量地推行“5+2”模式的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我校遵循“童味教育”的办学追求,在对课后服务的时间和内容上进行系统升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利用学校打造的创意空间,为学生的校园课后生活增添童年色彩。
每天下午15:30—16:30是孩子们的课后作业的时间。16:30的铃声一响,孩子们便兴奋地奔向各个活动室,开始了丰富多彩的课后社团活动。
根据学校“SMILE”课程体系,学校将课后社团活动分为五大模块,即“S(Sport and Health)运动与健康”、“M(Mathematics and Science)数学与科技”、“I(Instructive and Social)社会与生活”、“L(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语言与交流”和“E(Esthetic and Artistic)艺术与审美”,并在五大模块框架下开设了60多门社团课程。学校为每一门课程除了配备了专业的师资,还精心营造了温馨的环境、打造了富有童趣的课程学习空间,让孩子们沉浸其中,留下快乐的童年足迹。
一、动感空间,让儿童尽情挥洒汗水
S(Sport and Health)运动健康课程:足球小将、快乐篮球、动感啦啦操、体育舞蹈、保龄球、民族韵舞、健美操、咏春、踏板操、跆拳道……小小方寸里也可以有大大的创意,学校充分挖掘市中心校园内外的每一个可以让孩子们动起来的空间,开设一系列充满动感的课程,让孩子们活力四射,健康快乐成长。
二、科创空间,让儿童在科学的世界充分探索
M(Mathematics and Science)数学科技课程:3D打印、电子百拼、机器人、无人机、工程搭建、桥牌、围棋等课程,让孩子们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奥秘。老师带领孩子们将在童涵春堂里产生的探究小问题,带到了学校实验室里,在这里开始了动手实验、深入探究。
三、特色场馆,让儿童的校园生活五彩斑斓
I(Instructive and Social)社会生活课程:走进博物馆、小脚丫走进新天地、“K11”艺游之旅、探秘中草药、地铁里的奥秘等课程,带领孩子们捕捉生活小镜头,走进社会大课堂。老师除了带孩子们走进博物馆,还会带着孩子们将校外场馆“搬”回学校。在图书馆建起了“模拟K11艺术馆”,“小小金牌导览员”利用社团课的时间带领小观众参观“艺术馆”。
四、交流场域,让儿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
L(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语言交流课程:小小主持人、英语戏剧、辩论、校园剧等课程,让学生在“倾听”、“表达”与“沟通”中丰富学习经历。校园电视台为小主持人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成长的舞台。
五、艺术空间,让儿童感受并装扮美好生活
E(Esthetic and Artistic)艺术与审美课程:民族韵舞、童心合唱、号角响起、插花、古筝、绘画、琵琶……不同的音符奏出美妙的乐章,不同的色调绘就精美的画卷。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特点选择了相应的课程,学校为各类课程打造了创意的空间,保证孩子们在课程学习中强健体魄、拓展思维、丰富体验、感受艺术、快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