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保障
卢湾三中心小学家访制度
发布时间:2017-06-19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

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家访制度

 

家访,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学生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由学校的教师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家校共育的方式方法。这种指导方法比较灵活机动,便于进行,而且指导得比较具体,更具有针对性。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家访制度。

一、家访内容

(一)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情况,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

(二)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生活习惯及家长的教养方式。

(三)双向沟通家校共育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增进与学生和家长的情感交流。

(四)征求家长对任课教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五)对一些突发事件与家长协商有效的解决方案,协调家长与其他事主之间的关系。

二、家访原则

(一)普遍性原则。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需要教师对每个学生倾注自己的情和爱,要深入到全体学生中去。因此在家访时不局限于某些特殊学生的家庭,而要使每个学生的家庭每学年都能得到一次或以上的家访。

(二)主动性原则。教师要将了解到的学生情况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以便及时沟通,及时商定对策。

(三)经常性原则。教师家访要定期性、经常性进行,适时地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之以恒。

(四)科学性原则。家访时要讲究技巧,讲究艺术,用真心去关怀,用耐心去引导,用恒心去坚持,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三、家访工作管理

(一)家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的近期表现及可能出现的思想倾向有较详尽的掌握,对学生的家庭状况有所了解。

(二)家访应有计划,目的要明确,不可随意无计划地家访,也不可等学生出了问题再家访或只对后进生进行家访。

(三)教师在家访中发现的学生优点或教育问题,家访后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策略,针对家访把握的实际,对学生因材施教,使家访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

(四)学校把教师家访情况作为教师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岗位聘任、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并对家访活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优秀家访经验进行推广。

四、家访注意事项

(一)家访时,要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心情、学生在场与否,酌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

(二)家访中要尊重家长,注意与家长交流的方式方法与谈话策略,切忌告状式家访,避免使用令家长和学生失望的语言和结论,要抱着真诚谦虚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意见,切忌与家长争执斗气。

(三)牢记安全第一,注意家访过程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安全。

(四)不得借家访之机,向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或收受礼物、接受宴请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