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效
如何引导家长找寻研究“个”的资源?
发布时间:2017-06-19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

如何引导家长找寻研究“个”的资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也是不一样的。由此铸就了教育的艺术感和神秘感,更引发我们对“因材施教”的深度关注。

学校面对好几百名学生,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境界,确实困难重重,但这不影响我们尽力对“个”的探寻,找寻关注到“个”的资源的渴望。

家庭是最好的以“个”为单位的教育基地,同一个教育对象,对学校来说可能是几百分之一的关注度,而对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关注度。由此,每个家庭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试图借助其力量能够更好地把脉“个”的成长状态和需求。因为家庭是具备对“个”关注研究的可能的。

调查家庭对“个”的关注度

《卢三中心小学家庭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的设计,就是希望在深入了解我校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以及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以后,能够准确地把脉我校家庭教育发展的深层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为每个个体的成长提供支持与保障。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针对这样几个方面:

(1)    关于家庭基本情况;

(2)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

(3)    关于亲子沟通的现状;

(4)    关于学习型家庭创建的现状;

(5)    关于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的态度和指导。

值得关注的几项调查结果是: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45.6%

37.3%

14.3%

0.4%

A.高中以下                    

B.高中/中专

C.大学本/专科                        

D.研究生以上

家庭结构形式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63.1%

31.0%

2.8%

2.8%

A.三口之家                    

B.三世同堂

C.单亲家庭

D.其它

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你的态度是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59.0%

34.9%

5.4%

0.6%

A.    完全耐心和老实地做出回答          

B.     只回答正经问题 

C.  很少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讲完              

D.  回避

对待孩子的学习,你的态度是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69.0%

3.9%

24.5%

2.6%

A.经常督促,耐心指导 

B.孩子的学习应该有老师负责 

C.想关心,但受自身能力限制 

D.无所谓,靠孩子自觉

对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们的正常交往,你的做法是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48.4%

39.7%

5.9%

6.1%

A帮助孩子掌握交往技巧           

B.告诉孩子,怎样的人可以交往 

C孩子还小,不会看人,应少与人交往 

C.     放任自流

 

对自己的行为与该行为给孩子造成的影响的关系,你认为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85.9%

9.8%

2.8%

1.5%

A.自己应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并留心使孩子照着做

B.父母可以约束孩子的行为,孩子却管不了父母的行为

C.有些事只要背着孩子做,就不会有太大影响 

D.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没有影响

你是否能经常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66.2%

24.7%

7.6%

1.5%

A.是的,经常这样                 

B.兴致好的时候会 

C.孩子的问题太多了,怕应付不来 

D.没必要,从不这样

你通常如何评价自己的孩子?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78.1%

14.1%

7.4%

0.4%

A.真诚地寻找孩子值得赞许的地方,肯定和鼓励孩子 

B.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C.不敢说孩子好,怕他“骨头轻” 

D.不管他做对做错,我总是说好

对孩子将来小学毕业,升入中学,你的看法是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72.0%

6.7%

19.1%

2.2%

A.根据孩子的意愿择优入学 

B.非重点中学、特色班不进 

C.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D.无所谓

 

对于双休日,你是如何为孩子安排的?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43.4%

32.8%

15.8%

8.0%

A.户外活动为主,带孩子去开开眼界 

B.抓紧时间抓差补缺,多上几个辅导班 

C.培养孩子兴趣,多上几个兴趣班

D.没安排,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对家长参加进修班继续学习,你的看法是

选项

A

B

C

D

百分比

57.3%

21.3%

19.1%

2.4%

A.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有这个必要 

B.走出校门那么多年,早就心有余力不足 

C.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学不学已无所谓 

D.自己所学已足够,没必要再学

家庭对“个”的关注水准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和个别访谈,我们发现这样几个家教误区:首先是“因材施教”的问题。“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独特之处,存在个体间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有的家长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越比越乱,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总是认为别的孩子强,盲目比较造成父母对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其次是家长不够重视自我学习。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尽职的父母。

还有就是惩罚多于表扬。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懂惩罚: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对孩子缺点却揪住不放,只看见孩子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其实惩罚是极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孩子因学习问题多次遭到惩罚,就会厌恶学习、回避学习。孩子犯错误是可以原谅的,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于更多的帮助、鼓励,而不是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来代替教育。

Ø  引导家庭寻找“适合”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虽然目前我们部分学生家庭的家教情况不尽如人意,但是家长们迫切希望得到家教指导与支持的心境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通过家委会带动其他家长,使家长了解教育、支持教育,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学习型家庭建设,积极创造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管理的人本性。

 

Ø  编写“自学手册”

其次,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运用“他助与自助”相结合的办法,让家长有机会去接触一些真实的案例,从而尝试去调整自己的一些不良认知。为了找到合适的教材,我们参阅了大量的家庭教育著作。最终选择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作为我们三中心小学家长学校的一个基本自学教材,并设计了《三中心小学家庭教育自学手册》。这本手册中,拥有大量浅显易懂的家教案例,那些鲜活生动的家教情境,就像一面面镜子似的,既反映出了家长们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能从别人的经验当中给自己的家教问题找到出路。在第二期的自学手册中,我们还选择了我校家长自己撰写的家教案例编入其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其中一个家庭为例,这位家长在学习了《家庭教育自学手册》中的有关内容以后,家教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

100分说再见

现在虽说大家都知道分数不代表能力,但是成绩是硬标尺,为人父母,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试都能考100分呢?

时至今日,我还清楚得记得那三天发生的事情。

第一天,接甜甜放学,甜甜兴冲冲地对我说“妈妈,我语文考了98分!”“哦,别的小朋友考了多少呢?”“XXX,考了100分。” “那你为什没有考100分呢?”甜甜原本兴奋的神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脸的委屈与沮丧。

第二天,甜甜一见我就高兴地说:“妈妈,我今天数学考了97分,全班最高分。”而我又反问她:“又不是得了100分,妈妈上小学得时候可是都考满分的啊。” 甜甜听了不服气地说:“我才不相信呢!哼。”做个鬼脸气呼呼地跑开了。

其实,我这样说是害怕她骄傲,为了让她知道她还有不足之处,这样不是才能更进步嘛。可事与愿为,第三天,语文考试,甜甜竟然把生字本从书桌里面拿出来放在腿上,被老师发现了。

当老师放学后告诉我这件事时,我生气极了,因为这是第二次了。开学初,甜甜就因为不会写生字,看前面小朋友的,老师发现后教育她偷看是不对的,甜甜也眼泪汪汪地承认了错误,从那以后甜甜再也没偷看了。谁知道今天她又犯了。回家后我让她写了两遍检查,等她上床后,我冷静下来,蓦然醒悟到这次真正错的是我,而不是甜甜。我两次对100分的评价,不断制造了甜甜的失落和内疚感,她是害怕不考100分,又会让我失望,才会想着去偷看。我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误导了她,让她一心惦记着分数,迷失了真正的学习目标。

孩子总会在父母面前、老师面前尽全力表现出最好的自己,喜欢“争强好胜”。绝没有一个孩子明明会做,却故意做错,故意让自己考不好,大人的关注点或言语中的暗示,都会造成孩子对分数的追求,对名次的渴望。甜甜从小就极自尊自爱,看见别的小朋友不会答问题,就高声抢答,可真正轮到她被提问回答问题,却又忸忸捏捏不敢大声说话了,潜意识里是害怕自己一旦答错老师的提问,小朋友们笑话她。

所以,我要做的是培养甜甜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教给她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煅炼她的学习能力,才是让她的人生胜出的决定性条件。我现在对甜甜不提分数或名次要求,我告诉她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而是为了自己掌握本领。

我很欣慰地看到,甜甜现在再也不会为了考分苦恼了,每次拿着试卷来签字时,那可爱的小脸上写满了自信。“想要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先向100分说再见!”这听起来像个悖论,但它才是人生定律。

《家庭教育自学手册》的设计,起到了家长自我教育的目的。那些棘手的家教问题转化成具体的活动案例,有效地贴近了学生家庭,“改变,让家庭更和谐”的积极心态正悄悄在家长的内心滋长。

Ø  家庭教育交流会

我们以服务广大家长的心态,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家庭中,了解真实的家教指导需求状况,引导家长感悟家庭教育的真谛,寻找适合自己家庭教育现状的策略。工作思路导向的改变,使原本高高在上、一本正经指点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现象得到了颠覆。尤其是“家长沙龙活动的开展”,为家长提供了交流家庭教育心得、表达想法和需求的空间。在一次老师和家长共读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交流中,一位家长说道:

仔细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可以发现作者其实并不是指老师不如妈妈,而是提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深远。

家庭教育基础就是“爱”,但是这份爱的质量太低反而会变成害。就像书中说的我们的孩子生来就是一块“璞玉”,我们也都清楚,要它发光添彩就需要细心雕琢,但是家长手中往往拿的不是刻刀而是锄头,最后爱得越深伤得越深。有着成功家庭教育的家长不但有高质量满满的爱心,而且还有自身提升的需求、坚持努力的毅力和耐心。一切从“爱”出发,教育就变得那么简单,很多观念变得容易接受,最终达成成功教育的共性。

比如,“学习习惯”,一年级开始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马拉松式的学习生涯打好最重要的基础。首先是“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作业是自己的、学到的本领是自己的、考试成绩也是自己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所以考坏没有批评惩罚,考好也没有物质奖励,简单的口头肯定;其次,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让小孩爱上学习、迷上学习,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最重要的一点:“不考第一名”、“不考一百分”、“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吧”、“大人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强迫小孩去做”等,当家长本着这些看着与社会观念“背道而驰”观念去教育,走出教育的误区,你和你的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自然而然轻松了,反而孩子也越学越好了。

 

Ø  亲子活动方案征集

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问题,一直倍受关注。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家长并不善于和孩子交心。为此,我们设计了“亲子活动方案的征集”活动。在历时一个多月的征集活动当中,我们一共收到来自我校一到五年级学生家庭设计的亲子活动方案395份。总参与率达到83%左右。事后家长们表示:在与孩子相互讨论和精心设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打开了沟通的渠道,对孩子的喜好和需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们在收集了亲子活动方案以后,广泛听取了学生们的意见,各班级都选出了自己喜爱的亲子活动,又在年级组中相互交流。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分享到这些精心的设计,我们选取了其中一些比较有特色又比较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方案,加以整理修改,汇编成这样一本手册。内容涉及休闲郊游类、游戏运动类、特色主题类,为家长们组织亲子活动提供了思路和出行攻略,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Ø  “三心”家长评选

为了进一步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挖掘和宣传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创新、有实效的好家长以及关心教育、支持学校、班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我校开展了“三心家长”的评选活动,以促进家庭教育、学校工作形成合力齐头并进。所谓“三心”就是:科学教子,有耐心;言传身教,有爱心;平等共进,肯尽心。初评采用自荐和班主任推荐两种方式,复评由校评审小组研究决定。自荐或推荐的先进事迹要求真实、具体、生动,集中表达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创新思想、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

首届“三心”家长的表彰,让我们可喜的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与方法,提高家教水平,提高自身的修养,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那一个个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也给进一步实施家教合作打下了基础。

这位获得首届“三心”家长称号的家长,就在她的发言中这样说道:

听过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启老师的家长,可以引申为:没有教不好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如何当个“好”家长?衡量的标准又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要做到有耐心、有爱心、肯尽心,只要用“心”做,个个都是“三心”家长。

我女儿是我第一个小孩,之前我没有什么育儿经验,因此从怀孕开始我就阅读许多育儿书籍,学习育儿知识和早教知识。我学到的最早的早教理念就是:3岁之前的教育,一年抵之后的五十年,也就是早教越早开始越好。我明白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家长作为他的启老师,不能随意涂写。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是独立的个体,知识学习之后要活用,我就在实践中,根据女儿的特点,有选择性地筛选适用她的教育方法。

作为家庭中母亲这一重要角色的扮演者,我有可能还不够睿智、聪慧,不够贤淑、理智,在社会上也是普通的一员,在事业上也没显现出独挡一面能力,不过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在生活中、在教育上从心底里对我的孩子充满耐心、充满爱心,是一个尽到全心的“三心”家长

 

分享到: